您當前的位置 > 新聞資訊詳細內容
車用尿素行業這是怎么了……
隨著國家對大氣污染的重視,車輛尾氣排放成了重點關注的對象,尤其是重型柴油發動機的車輛排出的氮氧化物成了主要污染源,尾氣處理液(俗稱車用尿素)成為近兩年熱門行業。
由于尾氣處理液門檻低,大廠、小廠、作坊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,市場很快產能過剩,供大于求,很多企業要么沒生意,要么靠低利潤走量維持生存。為了維系客戶、保證有生意可做,一些企業不惜以“保本”姿態賣貨,甚至無限制降低產品質量。
價格沒有最低 只有更低
近段時期,越來越多的企業負責人抱怨,低價競爭已經擾亂了正常的行業秩序。不管什么樣的產品,總有更低價格的產品出現。不管下游的用戶給出的價格有多低,總有人會接單。遼寧綏中車用尿素市場就是一個典型的市場,產品價格可謂五花八門,價格較高的要35元一桶,普通的要25元左右一桶,有的低至零售15元每桶。試想一下,15元不要說利潤,但從原材料、人工、費用的角度計算,夠成本嗎?從生產的角度來看,這樣的價格根本無法保證質量,如果他們能做,那也肯定是在原材料和工藝上偷工減料了。
三無產品大行其道
筆者曾親臨綏中進行走訪發現,由于綏中的高速出口附近,外環路等地段是全國車輛進入東北的必經之路,車用尿素銷售那叫一個熱鬧。無論配件商店、修理廠、雜貨鋪、洗車場、加油站、超市、物流配貨等,只要是門市生意人,如果不賣車用尿素都好像不好意思,都要擺上一堆。市場上主流產品如可蘭素、潤迪、鷹得力等,但更多的是三無產品,在這樣的市場里,買東西嘛,消費者當然要挑便宜的買,可關鍵的問題卻是,在客戶無法對產品質量進行鑒別的情況下,賣家無底線的經營,成為了典型的“劣幣驅逐良幣”市場。
質量無底線
有一句行話叫“買的永遠沒有賣的精”,不是內行人永遠不知道這行業這水有多深。買家以為占了個大便宜,殊不知最該哭的是自己。如今原材料上漲嚴重,各方面成本居高不下,這么低的價格能買來什么樣的高質量的產品呢?
筆者走訪發現,雖然對這些產品的質量有思想準備,但還是出乎想象。一個農家小院,一套簡易過濾設備,一個攪拌罐是全部生產設備,原材料是普通尿素,回收的尿素桶。普通水簡單過濾一下,隨便把幾袋尿素加入攪拌后,裝入回收的桶里,濃度呢,就那么回事吧,反正有尿素味就行了,有個好信的經銷商告訴我,有一次他測得濃度低至6%。叫什么名字呢,管他呢,起個洋名字吧,產地呢隨便吧,德國?美國?香港…..,反正就是沒有具體地址。
流向哪里
筆者進行了跟蹤調研,由于物流業競爭致使個體車主處于劣勢,利潤下滑嚴重,錢不好賺了,為了省錢,成了消費主體;一些物流公司司機為了在公司報銷時賺包煙錢,以次充好,也就成了消費的一部分;還有一部分人,認為車用尿素是一種額外開銷,意思意思就得了,也加入了低劣產品的消費者。
這些消費者在消費的同時,也為日后車輛出現故障埋下了隱患。
低價競爭意味著企業利潤降低,就會在產業失去競爭力,不會有充足的資金投入研發、精工制造,企業缺乏了研發、精工制造,就會影響產品的品質和質量,就會在消費者心中形成惡劣印象, 我們的行業就沒有未來。
【上一個】 【下一個】 【返回】 |